找到相关内容111篇,用时2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直从佛法演书法 且以禅境超艺境----弘一大师晚年书法鉴赏之管见

    真率、真切、源于真情与真挚。佛法与艺术相近,以真实求真相,以真诚修真心,以真理成真如。   书画正本清源,返朴归真,与佛法的养真殊途同归。文人书画的空灵娴静、隽雅鲜和的气质,与佛家禅宗精神解脱,不求...代之以简练、含蓄,并配之以纯厚劲健的中实线条,而显得高古、清逸。字字精神饱满,从中可以看出早年学碑的基本功,发出奇异光彩。加之笔与笔的衔接点,多数并不相连属,且形成字体内部大量的留白,使字体通透,仿佛...

    张一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34466982.html
  • 禅宗心性论对中国画的影响

    态度和精神境界的世俗化宗教。禅宗充满了人生哲学的旨趣,表现为对人生的彻悟以及人生态度上的优游自适、轻松自如,突出了对作为生命主体的人的尊重,具有极强的人本主义精神。它不仅进入了中国士大夫的生活,而且由于其简洁明快、主张净心自悟,容易在民众中传播,因此禅宗最后几乎成为中国佛教的代称。   禅宗的建立和传播对中国的社会、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在中国的绘画艺术领域,禅宗精神和修行方式等...

    白晓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50669950.html
  • 论冯友兰的禅宗研究

    是《庄子》。……在这类场合,就出现了‘禅’的精神。”在他看来,禅宗的发展正是顺着佛教格义阶段与老庄哲学相结合这一思维脉络而来的。大乘空宗与老庄哲学的相似性是禅宗产生的基础。   这种相似性,首先表现为...人世的一个尝试。从儒家内圣外王的立场看,这当然算是接近成功的。但禅宗虽有了人世倾向,又必须以出家出世身份为标准而不敢逾越。否则,佛教就变成儒家了。而儒家的人世情怀,正可以将禅宗的超越精神贯彻到底。冯认为...

    黄 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0370207.html
  • 禅宗生态审美观的现象学透视

    经验;四是否定实体性存在。由此观之,禅宗生态审美观可以运用西方现象学进行本质还原,进而突破中西文化对立模式,为构建中国当代生态美学体系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丰富的精神资源。  关键词:现象学;禅宗生态审美观;生态美学  运用现象学的方法探究禅宗生态审美观,将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从现象学角度来看,凡是现象的就是美的,这种美简称为“现象美”;而从生态美学的视野来看,禅宗精神生态本身就呈现为一种美的...

    邓绍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34971054.html
  • 艺术化生存:原始意象与顿悟自性

    、终极目标、思维方式、批判精神等方面的相似点。正是这些相似点的存在,才能真正理解艺术化生存的奥秘,实现禅与西方思想的交流与中西文化心灵的沟通。  一  首先,禅宗顿悟自性论与荣格原始意象论的逻辑起点...禅宗顿悟自性论与荣格集体无意识论的第四个相似点,表现于批判精神方面。禅宗的批判精神或曰反权威性,既体现于呵佛骂祖方面,也表现于把人从语言文字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个体的能动性与创造性。中国禅师比尼采宣称“...

    邓绍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3771362.html
  • 心学与禅宗生态审美观

    心学”把握大自然的一种特殊方式。心学与禅宗生态审美观在心即佛与心即理、自性成佛与良知成圣、明心见性与致良知等三个方面相通。必须承认,两者在本体论、人性论、认识论的不同。即精神生态与伦理生态、性无善恶与人性本善、性空之理与封建之理的差异。  关键词:心学;禅宗生态审美观  一、 心学生态审美观  所谓“心学”,是宋明时期陆九渊、王阳明提出的一种以“心”为宇宙万物本原,高扬人的主体性与精神价值的哲学思想...

    邓绍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23273448.html
  • 山水诗

    三个方面来探讨孔孚山水诗对传统的继承与突围.文章由五个部分组成导言部分简单介绍孔孚出现的诗学背景以及该文的构思.第一章探讨孔孚山水意识对传统山水意识的继承与突围.传统山水审美意识是在老庄哲学和禅宗精神的...方式,孔孚提出了"以虚观虚",前一"虚"是主体精神,后一"虚"是经主体精神或心灵视点发现的隐藏于事物之中的客体精神."以物观物"和"以虚观虚"的主客体都是相容的,但前者是"物与我"的交融,后者是"灵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3061481867.html
  • 禅宗的审美意义及其历史内涵

    环境的任何方面,当然只能适合与现存秩序利益根本一致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需要;而对只有变革现存秩序才能获得真正自由的民众来说,“悟”的说教实无异于梦呓。  我们看到,被禅宗吸引的士大夫,无不处在对封建秩序既依附又疏异的矛盾心情之中,因此也极易接受禅宗的这种从不自由中寻求自由的精神生活方式。两个典型代表是白居易和苏轼。白居易与百丈、黄檗为同时代人,他吸取了洪州禅随心运作的精神,发展为自己的“适性”...

    谢思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84740697.html
  • 佛教与现代经济伦理

    精神以及修行轨范对于现代职业伦理的建构就丧失了规范意义或「支授功能」。相反,无论是原始佛教经典中佛陀对于在家人的工作、生活所作的教诫与引导、还是佛教禅宗史上历代祖师大德入世苦修的实践经验,抑或是大乘...修大乘行的范畴。可见,这一精神在源远流长的佛教思想史上是有一脉相承之迹的。至六祖惠能之后,中国禅宗又开启了「入世修行」的宗教实践。所谓「入世修行」,亦即在当下的世俗劳作中精勤修行并悟道。禅宗祖师所言的...

    王觉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2946341.html
  • 十年来中国佛教研究述略(1987—1996)

    禅宗》,1996)中不同意学术近代禅净合一,没有真正禅佛教的看法,认为近代中国的禅者在功课、法脉、念佛观念及禅堂生活制度方面都保持了独立自主的宗门形象,同时为不断趋时革新。   关于禅宗的特点和精神实质。任继愈的《禅宗的特点和地位》(禅学研究,第一辑,1992),认为禅宗的思想特点一是讲“明心见性”;二是注重“自我解脱”。方立天在《禅宗精神&...

    吕有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4751848.html